迎-风坡村
清代成村。《光绪顺天府志》作迎-峰坡,或因近村有山峰突立而得名,或本作迎-风坡,后讹为迎-峰坡,后更名为迎-风坡村。高家坡清代成村,初名后庄,因在迎-峰坡后得名,后因村居山坡,高姓为大户而名为高家坡。村民均为汉族。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辖迎-峰坡、三合庄、高家坡3个自然村。产小麦、玉米、白薯,1988年粮食总产2.1万公斤。位于房山区中部,迎-峰坡村址海拔约109米,高家坡村址海拔约114米。有小学1所。1937年-军队曾在高家坡与日军交战。1939年、1954年该地曾发生水灾,1943年大旱,1952年、1968年、1973年、1987年均遭雹灾,1973年虫灾,1987年大风成灾。
1998年9月16日迎风坡村委会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采购花岗岩石材合同。1998年12月16日迎风坡村委会与北京市市政府工程管理处签署了天安门广场步道改造工程花岗岩产品供需合同。在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中,迎风坡村委会供应石材66800平方米,为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庆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99年6月迎风坡村委会分别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和房山区人民政府授予为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
清代成村。《光绪顺天府志》作迎-峰坡,或因近村有山峰突立而得名,或本作迎-风坡,后讹为迎-峰坡,后更名为迎-风坡村。高家坡清代成村,初名后庄,因在迎-峰坡后得名,后因村居山坡,高姓为大户而名为高家坡。村民均为汉族。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辖迎-峰坡、三合庄、高家坡3个自然村。产小麦、玉米、白薯,1988年粮食总产2.1万公斤。位于房山区中部,迎-峰坡村址海拔约109米,高家坡村址海拔约114米。有小学1所。1937年-军队曾在高家坡与日军交战。1939年、1954年该地曾发生水灾,1943年大旱,1952年、1968年、1973年、1987年均遭雹灾,1973年虫灾,1987年大风成灾。
1998年9月16日迎风坡村委会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采购花岗岩石材合同。1998年12月16日迎风坡村委会与北京市市政府工程管理处签署了天安门广场步道改造工程花岗岩产品供需合同。在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中,迎风坡村委会供应石材66800平方米,为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庆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99年6月迎风坡村委会分别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和房山区人民政府授予为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