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汪村村地处休宁西南边陲,距县城66公里,与齐云山、西递宏村风景名胜区相距54公里;与江西瑶里风景区相隔37公里,是汪村镇政治、经济、文化、物流中心。
二、自然条件
汪村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群峰竞秀,绿水环绕,林木葱郁,山脉和河川盆地相间分布,全年降水量1777mm,主要降水集中在早春和梅雨季节,伏秋多旱,全年日照1430小时,年平均气温13.620C,无霜期222.8天,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5.6%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村庄。
三、经济和社会概况
1、行政区划:汪村村辖有上汪村、上门叶、桥头、下汪村、后山、横坑六个村民小组。
2、人口现状:全村2010年底总户数816户,总人口2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552人,非农业人口806人。暂住人口16人,农村劳动力1256人,常年在外务工562人。
3、产业状况:农业为主导,主要产业是茶、林、竹、田;第二产业主要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
4、产值状况:全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2元,村组集体可支配收入20万元。
四、建设现状
1、土地面积:全村土地总面积22918亩。:其中耕地面积634亩,茶园面积934亩,竹园面积2060亩,林业面积19285亩。
2、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党中央的富民政策和民生工程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话普及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移动通信信号已覆盖五个村民小组。六个村民组全面安装了路灯,在全镇镇率先实现了亮化。
3、交通设施:随着“村村通”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全村主要通道已全部实行黑色油路。
4、生态资源:汪村村地处皖南深山区,山灵水秀,土质肥沃,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红豆杉、白果树、珍珠黄杨,被国家列为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苏门羚、黑虎、豪猪、穿山甲等。
5、农副产品及贸易基础:依靠本地茶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其主导贸易为箬叶,是黄山市最大贸易出口之一。
汪村村附近有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休宁世德堂、齐云山、休宁县古城岩、麟圣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休宁松萝茶、五城米酒、蓝田花猪、万安罗盘、五城茶干等特产。
汪村村地处休宁西南边陲,距县城66公里,与齐云山、西递宏村风景名胜区相距54公里;与江西瑶里风景区相隔37公里,是汪村镇政治、经济、文化、物流中心。
二、自然条件
汪村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群峰竞秀,绿水环绕,林木葱郁,山脉和河川盆地相间分布,全年降水量1777mm,主要降水集中在早春和梅雨季节,伏秋多旱,全年日照1430小时,年平均气温13.620C,无霜期222.8天,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5.6%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村庄。
三、经济和社会概况
1、行政区划:汪村村辖有上汪村、上门叶、桥头、下汪村、后山、横坑六个村民小组。
2、人口现状:全村2010年底总户数816户,总人口2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552人,非农业人口806人。暂住人口16人,农村劳动力1256人,常年在外务工562人。
3、产业状况:农业为主导,主要产业是茶、林、竹、田;第二产业主要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
4、产值状况:全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2元,村组集体可支配收入20万元。
四、建设现状
1、土地面积:全村土地总面积22918亩。:其中耕地面积634亩,茶园面积934亩,竹园面积2060亩,林业面积19285亩。
2、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党中央的富民政策和民生工程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话普及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移动通信信号已覆盖五个村民小组。六个村民组全面安装了路灯,在全镇镇率先实现了亮化。
3、交通设施:随着“村村通”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全村主要通道已全部实行黑色油路。
4、生态资源:汪村村地处皖南深山区,山灵水秀,土质肥沃,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红豆杉、白果树、珍珠黄杨,被国家列为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苏门羚、黑虎、豪猪、穿山甲等。
5、农副产品及贸易基础:依靠本地茶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其主导贸易为箬叶,是黄山市最大贸易出口之一。
汪村村附近有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休宁世德堂、齐云山、休宁县古城岩、麟圣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休宁松萝茶、五城米酒、蓝田花猪、万安罗盘、五城茶干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