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许堂乡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许堂乡隶属:阜南县
区划代码:341225201代码前6位:341225
长途区号:0558 邮政编码:236000
车牌号码:皖K行政级别:乡
人口数量:约6.387万人
许堂乡相关网站: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运河村  运河村:位于许堂乡东北部,北邻颍州区,南邻胡寨村,东邻朱寨镇李集村,西邻大余村,运河村12个村庄,22个村民组,1086户,共4010人。占地面积约7…[详细]
东方村  东方村:位于许堂乡南部3公里处,与柳沟镇相接壤。全村共有辖9个自然庄,21个村民组,人口4686人,耕地3886亩。…[详细]
刘岗村  刘岗村位于许堂乡东南方向,是由刘岗、张庄、李大三个村合并而成,下辖20个村民组,人口3870人,耕地4073亩。党员56人,预备党员12人,入党积极分…[详细]
赵棚村  赵棚村地处许堂乡西大门,紧邻南阳大道,土六公路穿境而过,区位十分优越。由尧后、团结、赵棚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人口4663人,耕地3460亩,辖23…[详细]
许堂村  许堂村地处许堂乡政府所在地,由许堂、老营、大刘三个村委会合并而成。全村现有人口4587人,耕地3223亩。 近年来,该村在党支部书记…[详细]
新集村  新集村位于许堂乡政府西南2公里处,总人口4437人,耕地面积4449亩,辖14个自然庄、29个村民组,由新集、前赵、后赵三个村合并而成。 近…[详细]
邰庄村  邰庄村紧邻许堂乡集镇中心,由邰庄、赵洼两个村合并而成,辖10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人口3581人,耕地3591亩。村党支部一班人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详细]
邵杨村  邵杨村由邵坡和杨庄两个村合并而成,辖14个村民组,人口2594人,耕地2839亩。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村党支部书记刘西俊的带领下,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详细]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邵桥村  邵桥村地处南运河湾,地势低洼,人多地少。全村辖9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人口3440人,耕地3361亩,该村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为主。生活较为富裕,农民群…[详细]
棚园村  棚园村由贾棚、朱元两个村合并而成,人口4543人,辖21个自然庄,28个村民小组。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指导,全…[详细]
李塘村  李塘村现有人口5606人,地亩3700亩,辖24个自然庄,28个村民组。由李塘、刘朱、邓庄三个村合并而成。种植业以传统农业为主,村级企业仅有一家面粉厂…[详细]
胡寨村  胡寨村位于许堂乡东部,由原胡寨和张鹏两个村合并而成,人口4525人,耕地4526亩。近年来,胡寨村在支部书记张凤国的带领下,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带领群众…[详细]
大余村  许堂乡大余村现有人口2865人,耕地2130亩,辖12个村民组。近年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立足本村优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详细]
大桥村  大桥村由原大桥、孙棚两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4437人,耕地3187亩,2008年度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该村养殖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先后涌现了张振理养…[详细]
陈坡村  陈坡村由陈咀、庙湾、陈坡三个村合并而成,辖14个村民组,4150口人、耕地3726亩。南与焦坡镇、东与朱寨镇接壤,地处许堂乡最东南,且低洼地较多。…[详细]
  许堂乡位于阜南北部,处于南北两润河之间,京九铁路、S202公路、土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36个村,总人口6.387万人,耕地5.4万亩。 许堂乡“米邦塔”仙人掌种植园位地阜南县许堂乡赵洼村,该种植园由兴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阜阳市个体老板赵保发合资开发组建。投资220万元,占地50亩,种植园的食用仙人掌是国家农业部推介重点开发项目,具有美容、保健、药理功效,生长期9-15年,每亩仙人掌年产值可达5万元左右。生产的“米邦塔”牌食用仙人掌倍受外商青眯,远销香港、韩国等地,年产效益160万元。
   许堂乡仙人掌种植园为股份合作制,采取“种植园十经济人十农产”的经营模式,以点带面,计划2006年在全级带动300家家产发展仙人掌种植800亩,依靠科技整体推进,以此拉动全乡种植园业的发展,强力发展许堂经济。
  久达综合养殖场,是经阜南县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综合养殖项目。综合养殖场坐落在阜南县许堂乡科技园区,与阜阳火车站相距30公里,与飞机场相距20公里,位于阜阳市与阜南县之间,紧邻S202省道,交通十分便利。
  久达综合养殖场主要以秸秆养牛为主,计划年出栏商品肉牛6000余头,年创利润600余万元。同时,建有饲料加工车间、氨化池、沼气池、沼气发电机房等配套设施,占地100余亩,总投资2200多万元。
  该项目还利用肉牛排泄物制成沼气,然后再用沼气进行发电,所产生电量通过并网,变成商品电,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使用后的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
  “规模养殖、过腹还田、废物利用”的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